為加強教學内涵建設,規範教學運行,保障教學質量,根據工程教育認證标準和“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等,結合學院實際制定本标準。
一、培養方案
(1)培養方案應包括專業培養目标、畢業要求、學制學位及學分要求、主要課程、課程體系等。
(2)培養目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滿足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對車輛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
(3)培養目标符合學校的定位及指導思想。
(4)培養目标應明确人才培養的服務領域、職業特征、職業能力、人才定位。
(5)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标的支撐合理。
(6)畢業要求覆蓋工程教育認證12項标準要求。
(7)課程體系對畢業要求的支撐合理。
(8)課程體系各類課程學分的比例符合認證标準。
(9)課程的先修後續關系符合能力養成的邏輯關系。
(10)培養方案的修訂應有畢業生、用人單位等調查數據支撐。
(11)培養方案的修訂應有行業企業專家參與。
(12)培養方案的審核應有明确的評審辦法和程序。
二、教學過程
1.課程教學大綱制定與修訂
(1)課程教學大綱由課程組共同讨論制定,編寫規範,經專業負責人和分管教學副院長審核。
(2)課程目标合理支撐畢業要求,且可衡量、易評價。
(3)課程教學内容與教學方法能夠支撐課程目标達成。
(4)課程考核方式和評價标準可實現對課程目标的評價。
2.課程教學
1)理論課程
(1)教學過程符合基本要求,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注重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并注重使用的實際效果。
(2)教學秩序檢查正常進行,有記錄,有反饋,有改進。
(3)課程授課内容、教學方法能夠支撐課程目标達成。
(4)課程考核嚴格、規範,包括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等多種形式,考核内容與方式合理,能夠評價課程目标達成情況;評價标準合理,能夠反映課程目标達成情況。
(5)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指導幫扶。
(6)課程檔案材料完整、規範,課程目标達成情況分析報告合理,有持續改進措施。
2)實驗課程
(1)實驗設備完好,台套數能夠保證正常教學。
(2)實驗内容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實驗方案設計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能夠支撐課程目标的達成。
(3)任課教師與上課學生遵守實驗室管理規範,實驗記錄完整、規範。
(4)課程考核嚴格、規範,包括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等多種形式,考核内容與方式合理,能夠評價課程目标達成情況;評價标準合理,能夠反映課程目标達成情況。
(5)實驗檔案材料完整、規範,課程目标達成情況分析報告合理,有持續改進措施。
3)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論文)
(1)設計任務和内容能夠支撐課程目标。
(2)教學環節管理嚴格、規範。
(3)學生必須以嚴謹科學的态度獨立完成課程設計,不得抄襲和剽竊。
(4)注重分析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
(5)學生能夠撰寫報告、設計說明書和工程圖紙。
(6)考核方式和評價标準合理,能夠反映課程目标達成情況。
(7)設計過程應考慮社會、環境、經濟等非技術因素。
(8)畢業設計(論文)應有行業企業專家參與。
(9)課程檔案材料完整、規範,課程目标達成情況分析報告合理,有持續改進措施。
4)實踐教學
(1)實踐教學要突出構建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
(2)實踐教學内容與體系的設置符合專業培養方案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
(3)實習形式和實習内容能夠支撐課程目标達成。
(4)按培養計劃完成實踐教學環節。
(5)校内指導教師和校外指導教師管理嚴格、規範。
(6)實習學生嚴格遵守廠紀廠規,嚴肅認真完成實習任務。
(7)課程檔案材料完整、規範,課程目标達成情況分析報告合理,有持續改進措施。
三、教學基本建設
教學基本建設主要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
1.專業建設
(1)專業建設内容主要包括:專業結構調整、質量工程項目中的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
(2)根據學科與社會發展,适時進行專業設置、專業方向、培養目标和教學内容的調整。
(3)專業設置要依據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上報審批。
(4)專業建設應有規劃和目标。
(5)專業定位合理,專業特色明顯,師資隊伍、實習基地等滿足教學需要。
(6)專業建設有評價标準,經費資助到位。
2.課程建設
(1)課程建設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優秀課及課程體系建設,精品課及課程體系建設,雙語課及課程體系建設等。
(2)課程建設應有規劃和目标。
(3)按計劃實施,進行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
(4)一流課程建設有評價标準,經費資助到位。
(5)有實施雙語教學的激勵措施和政策。
3.教材建設
(1)教材建設管理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編寫、選用、評優和資助;引進原版教材;教材供應。
(2)教材建設應有規劃、有措施;
(3)鼓勵引進先進、适用的原版教材;
(4)有科學的教材編寫、選用和評優制度,經費資助到位;
(5)教材供應滿足教學需要。
4.教學改革與研究
(1)教學改革與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課程體系、教學内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考試方法等改革與研究。
(2)立項評審規範、經費到位。
(3)按進度保質保量完成項目認定書規定的内容。
(4)進行中期檢查和驗收。
5.師資隊伍建設
(1)教師隊伍建設有規劃,有措施,學曆、職稱、專業、工程背景等符合教學質量國家标準要求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标準要求。
(2)教師隊伍滿足教學的需要,體現師德和敬業精神,保證教學質量。
(3)教師引進、培訓、進修有規劃、有措施、有實施。
(4)任課教師資格的認定:經過崗前培訓,獲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系統掌握本學科知識和技能,精通課程内容及相關科學前沿;深刻體會并能在授課過程中貫徹OBE理念;能夠完成課程目标達成情況評價并進行改進;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
(5)兼職教師聘任及管理規範。
四、教學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是保證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質量的一種手段,通過對影響質量的要素進行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質量監控、質量評估、質量分析後,進行持續性地質量改進。
1.質量監控
(1)質量監控是對教學的關鍵環節,例如,課堂教學、實驗與實習、畢業論文(設計)、考試等設置質量控制點,以質量控制點為重點,按照“檢查—反饋—改進—建設—檢查”的運行機制實施,使執行過程與監督過程形成一個循環閉合的流程。
(2)課堂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督導組聽課、黨政領導幹部聽課、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及教師自評等。
(3)實驗與實習監控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督導組巡視檢查、學生評價、教師評學及教師自評等。要求有制度,有落實;有評價标準;有記錄,有反饋,有改進。
(4)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督導組巡視檢查,管理評價,水平評價,學生評價及教師自評等。要求有制度,有落實;有評價标準;有記錄,有反饋,有改進。
(5)考試質量監控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重修、緩考、學生違紀處理,督導組巡視檢查,考試管理評價,試卷水平評價等。要求有重修的規定,并嚴格執行;有學生違紀處理規定,包括考試作弊及其它違反校紀校規的處理規定,并嚴格執行;有評價标準;有記錄,有反饋,有改進。
(6)畢業及學位授予資格審查,要求畢業前按照畢業及學位授予資格的要求嚴格審核,每學期告知學生離獲得畢業、學位資格的差距。
2.質量改進
質量改進是針對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糾正與預防措施,并進行持續改進。要求有制度,有措施,要落實到位,并有檢查。通過教學質量監控、分析,制定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并進行持續改進。
五、其它
本标準由學院教學委員會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