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金泉同志自入職以來,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到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中。他積極參加學院黨委和車輛系黨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時時刻刻用争優秀、做先鋒的标準要求自己。
一、潛心育人服務學生成才
作為一名專業教師,聶金泉始終把教書育人放在第一位,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水平。入職後,先後承擔了《汽車測試技術》、《電動汽車結構與原理》、《控制工程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四門課程。為了把課上好,他一方面虛心向本校的老教師請教教學方法,經常去聽他們的課;另一方面,通過在線平台學習國家精品開放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内容。經過三年的不斷努力,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獲得永利集团新進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但是他并不滿足于此。在汽車行業變革的大背景下,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内容都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他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先後承擔了教育部産學協作協同育人項目、永利集团教學研究項目、永利集团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項目。他邀請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動力電池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等單位的企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先後主編出版了《電動汽車測試技術》、《電動汽車概論》兩部本科教材,發表了10餘篇教研論文。在校企聯合師資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教學方法得到了改進,教學内容得到了革新,課程建設取得顯著效果,《電動汽車結構與原理》獲批校級一流本科課程,并獲得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不僅上好自己的課,他還主動關心、幫助學生發展。他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資源,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考研與就業指導,分析行業發展趨勢、企業發展前景,以及各高校的特色優勢,成功幫助學生考入211高校深造,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工作。
二、主動擔當服務專業建設
作為系主任,聶金泉始終把專業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他認為隻有專業建設好了,才能把學生培養好,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和出路。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标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學生十分重要。圍繞這一目标,他從建設本地實踐基地、開展工程教育認證、啟動校企合作培養三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生産實習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然後車輛系的學生一直以來都在十堰實習,條件簡陋,過程簡單,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他動員車輛專業的骨幹教師,積極聯系襄陽本地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建立了10餘家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習容量達到300人次/年,将車輛系的學生實習搬回襄陽,不但管理更方便,節約教學經費,而且真正做到了頂崗實習,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工程教育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他動員專業教師大力推進專業認證工作,加強專業内涵建設,将“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逐步貫徹到人才培養全過程。為開展工程教育認證,他查閱、撰寫、審核各類文件資料達1000份,總計超過1千萬字。2021年,車輛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申請被受理,成為我校繼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之後第二個工程教育認證申請被受理的專業。就業質量不僅體現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而且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也十分重要。襄陽是東風公司重要的研發生産基地,但是車輛系的學生卻并不能進入東風旗下公司工作。為了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同時也為了更好的服務地方産業發展。他積極聯系東風康明斯開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項目。從動員學生申請,到公司面試選拔,再到實習過程管理,以及最後的校園招聘入職,他全程參與,事無巨細,一一過問。對實習學生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樣,有問必答,有難必解,有求必應。最終有5名學生成功入職東風康明斯,取得了曆史性的突破。
三、勇于創新服務地方發展
2015年4月,他在完成博士學位論文但尚未正式入職的情況下,來到學校,全身心投入到校企合作之中。學院安排教師到區域内的汽車行業企業調研,他每次都積極參加,不到一年時間,就對接了30餘家企業。當企業遇到困難聯系到他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提供幫助。2016年上半年,東風襄陽旅行車公司承擔的國家創新工程項目需要結題,希望學校能夠安排一名博士參與協助。當學院領導聯系到他時,他沒有提任何條件就接下了任務。連續四個月,每天早上從學校出發到公司上班,幫助企業撰寫、整理結題材料,并順利通過結題驗收。憑借這種不計回報、認真負責的态度,他與10餘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校企合作項目20餘項,提供技術服務超過100次,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超過3000萬元,并獲得省部級獎勵3項,為地方産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